_DSC1308_Fotor.jpg

啟動日期:2022-Mar.-27  完工日期:2022-Sept.-25
之前的文章在此:F-4幽靈機-衣櫃拯救大作戰Part-0 , Part-1, Part-2, Part-3, Part-4, Part-5

這篇文其實原本是衣櫃拯大作戰的最後一篇,隨著Italeri那架因搬家毀棄,只剩卡多水貼保留下來,碰巧此時Finemolds出了新的短鼻子F-4D,兩者乾脆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啊!在我心中這架也算百家爭鳴時代末期,於是第四篇就是他了- 戰鬥第肆型 F-4 Phantom II 幽靈二式。

_DSC1296_Fotor.jpg

這是父親喊得出名字的兩架飛機之一,小時候爸爸對幼稚園的我講飛機的事,他知道的有747 Jumbo(機會教育順便教我英文)和幽靈機這兩架,算是當時普羅大眾知道的名機吧。幽靈二式原本是海軍發展的麥克唐納F4H,在兩個軍種互看不順眼的歷史背景下,美國空軍最後還是採用了這種優秀的海軍戰鬥機,並且打算繼承世紀系列的編號命名為F-110,當時《1962美國通用軍機識別碼》開始使用,海/空軍的編號一律改為F-4,幽靈機算是第一架重新編號為個位數的空軍戰鬥機。新編號裡F-1是海軍的北美FJ-1,F-2是海軍的麥克唐納F2H,F-3是海軍的麥克唐納F3H,F-5是諾斯羅普的外銷用新型戰機, F-6則是原為海軍F4D的道格拉斯天光......,從前幾個編號來看,其實美國海軍佔了除去5之外F-1~ F-11的數字。這裡面麥克唐納包辦F-2, F-3和F-4。對1962新編號有興趣的可以看這裡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U.S._DoD_aircraft_designations

_DSC1298_Fotor.jpg

_DSC1299_Fotor.jpg

麥克唐納公司對飛機的命名總愛用魑魅魍魎,事實上第一架美國海軍第一架噴射艦載機FH Phantom 幽靈式就是這家的產品,之後F2H Banshee 女妖式,F3H Demon 惡魔式,F4H Phantom II 幽靈二式都是,至於為什麼這麼受到海軍重視就不得而知了。1951 出生的 F3H 惡魔算是 F4H 幽靈大7歲的親哥哥,只是弟弟營養好,粗壯很多。事實上空軍也有一架比幽靈大4歲的F-101 巫毒式堂兄。他們的共同祖先可說是XF-88原型機,請按這裡。這種高尾桁也是當時麥克唐納飛機的一種特色,這種設計可以讓平尾避開尾管的噴流,同時讓佔重量最多的引擎位置前移,使飛機的重心移到機體中央與機翼的升力中心重合,如此可增加尾翼和主翼之間的力臂來改善操控性。下方的照片可以看出血緣關係。

246CC1D0-14E6-45FE-869C-D306CDCA9AA0.jpg

同學說一個問題從國中時代就困擾著他,F4翅膀上翹的作用、還有尾翼下垂的作用是什麼?

上面這張照片是幽靈機的木質模型,很早期的原型照片,原本的設計是沒有上翹下垂的。我查了些資料,原來是風洞試驗的結果,原本的翼型會出現橫向不穩定的問題,有必要把機翼上反角增加5°。但這樣的改修需要大幅變更機身中段鈦質骨架的結構設計,因此麥克唐納的工程師把機翼尖端部分上反12°,恰好等效於將整個機翼彎曲5°,同時機翼尖端有小虎牙前緣,可以產生渦流改善了飛機在大攻角時的可操作性。再者,將全動平尾下反23度,除了穩定鰭的作用外又不干擾尾噴管,另一個好處是在大迎角飛行時,下反的尾翼剛好可以從主翼紊流中插出來,獲得必要的控制力。機翼的形狀成為幽靈機極具特色的一點。

IMG_2541.jpg
下反角尾翼剛好可以從主翼紊流中插出來的示意圖

關於幽靈機,實機的資料網路上很多,只寫一下我覺得有趣的東西。幽靈的原型機在外表上和後來是有差異的。下圖是原型機的樣子。

IMG_2528.JPG

  1. 首先,原先幽靈機的座艙蓋線條和機體是平平一直線的,飛行員的前向視野不好,也不利於著艦,對於艦載機而言這是一定要改善的。麥克唐納公司把座椅抬高了 23 英吋,座艙蓋就變成突出於機身外,既改善了飛行員視野,也讓後座武器官的頭部空間擴大。
  2. 再者是為了安裝新的 AN/APQ-72 雷達和32英吋天線,機頭變得更大了。
  3. 第三個是進氣口外型的變化。原來的進氣口從側面看起來是"S"形的曲線,新的進氣口成微向前傾的一直線。原先固定的邊界層吸收板被改為兩部分,前面一塊是5度角的固定板,後面一塊是10度角的活動板,活動板上面開有 12,500 個用於吸除氣體的小孔,後面的放氣門會把氣體帶走形成負壓來消除邊界層。

這些綜合變更成就了幽靈特殊而霸氣的外觀。

F-4「幽靈 II」式戰鬥機原本是為美國海軍設計的艦載防空戰鬥機,1958年首飛,於1960年開始服役。到了1963年,美國空軍也裝備了這種飛機,並把它當作戰鬥攻擊機使用。傳統上美國空軍不願使用海軍設計的飛機。但是當時為了減少開支,美國防部要求空軍進行評估。空軍比較了當時的機種,幽靈在速度、高度、航程及雷達搜索距離全面超過專業攔截機F-106。和專業戰轟機F-105相比,幽靈的對地攻擊時載彈量差不多,但空戰能力卻大大超越,用途更全面。作為偵察機使用時比RF-101性能更好,還有額外的夜間偵察能力。於是,空軍型的幽靈編號是F-110,F-110A型是戰術戰鬥機,RF-110A 是戰術偵察機,空軍要求他們的幽靈機必須增加對地攻擊能力。海軍型的後座武器官專責在雷達操作上,所以沒有駕駛桿,空軍則要求前後座都要具有飛行控制能力。海軍型的著艦鈎、彈射連接點和折疊翼都被空軍型保留下來。海軍型使用高壓胎(推測是對應著艦時的重落地),空軍選用了更寬的低壓輪胎(可能是操作成本比較低且不用常換)並增加機輪剎車,由於輪胎變寬,所以起落架艙需變大突出機翼表面以容納。海軍的軟管式空中加油系統也被空軍的硬管式系統取代,加油口設置在後座不遠的機身上。剛講到海軍型後座武器官專責在雷達操作,沒有駕駛桿,雷達操控桿就在正前方的雷達螢幕前。空軍型的後座則有了新控制面板,高度較低以獲得多一點前向視野,空軍型的雷達跟蹤手柄、攻擊扳機等都移到右廊板上。這樣看起來Finemolds這架1/72模型算是相當考究的。

1962年9月18日美國防部要求所有軍種的飛機採用統一的命名方法,海軍原來的F4H-1為F-4B(註:F-4A是F4H-1的預量產型),空軍的 F-110A 變成 F-4C,RF-110A變成RF-4C。F-4D是F-4C的發展型,主要的區別在於航空電子設備,外觀上和C型幾乎一樣,具有空地測距和地形跟蹤雷達。F-4D以電子計算機提高轟炸精度,這套系統收集飛機的速度、高度、爬升率等各種參數,並和目標距離結合起來運算,確定炸彈投放的時間。新的瞄准器提高了空戰效率。接下來是產量最多的F-4E,為了加裝機炮,變成長鼻子的版本,F-4EJ則是E型的日本授權生產版本。F-4F是西德專用的簡配版。美國空軍把經過改進執行空對地反輻射任務的F-4E稱為F-4G「野鼬鼠」,數量有116架。美國海軍繼F-4B之後的是F-4J,是麥道公司為海軍和陸戰隊生產的最後一型幽靈,一共製造了 522 架。F-4J採用通用J79-GE-10發動機,具有加長的尾噴管,由於 F-4J 質量增加且被要求適應更高的下滑率,所以起落架全面加強並使用了更大的輪胎,就像空軍的 F-4C,輪艙部位的蒙皮凸出機翼表面。J型裝備了早期的頭盔顯示器。F-4K是英國海軍,F-4M是英國空軍使用的型號,請參考這裡的介紹。F-4N和F-4S則各是B型和J型的改良版。最終F-4在美國海軍被F-14取代,在美國空軍被F-15取代。

在1981年關閉生產線前,F-4共生產了5,195架,其中日本三菱生產了138架,成為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戰鬥機,長達24年。F-4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.23馬赫,在服役後1959-1962年之間創造了15項飛行世界紀錄,包括絕對速度紀錄和絕對飛行高度紀錄。要特別一書的是越戰期間這架飛機也曾到過台灣的清泉崗,在那個年代F-4是最先進的戰機之一,老蔣政府曾經向美國積極爭取以獲得空優,但美國擔心真的拿它去反攻大陸去所以不願給,最後提供F-104了事。

2020年11月20日,日本航空自衛隊最後一架F-4幽靈II戰鬥機退出現役,在這之前推出了多款紀念塗裝,日本模型廠也因此大出各種紀念套件來充實模友們的山積,我感覺有種看八點檔鄉土劇的感覺:一直在退役、沒完沒了。

麥克唐納在1967合併了道格拉斯成為麥道,之前寫過它LOGO的小故事,有興趣請按這裡

我很小的時候,父親曾經送給我一本小小的活頁飛機圖鑑,這本也是啟蒙書之一,每頁一張滿版彩色照片,隔壁頁則簡單介紹這架飛機,裡面就有F-4幽靈式,塗裝是越戰東南亞迷彩,飛機上有好多顆紅色星星,當時在和鄰居同好小朋友的討論中知道這是擊落紀錄的意思,心中想著真是太強大了,而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這個塗裝的原因—— 我做的不是模型,而是回憶。接下來看模型吧:

這架是人生中完成的第肆架幽靈機,第一架是在小學時製作的,還記得是畢旅在桃園中正機場航空科學館買到、國產眾福的產品。接著就是三十年後的事,前幾架的連結在這裡:英國虎斑幽靈馬爾他十字幽靈。有趣的是全都是英國幽靈,這架反倒是第一架美國版本。有點認真地塗了座艙。

APC_1418.JPG

_DSC1145.jpeg

_DSC1153.jpeg

後來覺得儀表空空,又裁切水貼加上指針,並且再讓按鈕看起來明顯一點。

AD2C3726-4AC5-49ED-B183-2828821478CC.jpg

C5CEA5E5-6211-47DA-8632-8FAF66D2F80A.jpg
座艙應該是有考究,滿符合所讀到資料的設定。

因為零件有點細碎所以做了假組,這套件算水準很高的,有著豐富的細節(如輪艙),分件是有點細碎,造成有些地方的間隙段差顯得不完美(如蝗蟲尾),但也可能只有這樣分件才能做出細節,以我的標準這套件還是很讚的,而且整體外觀十分流暢好看。

APC_1433.JPG

輪艙的細節很不賴

APC_1448.JPG
蝗蟲尾要補土,不然縫會很明顯。

APC_1450.JPG
預塗了一些色,避免之後擋住難以上色。

7CAA0021-7950-4346-9DA7-B09F75FAAB44.JPEG
藏在很裡頭的發動機壓縮葉片,事實上很難看到(也很難拍),進氣道順便也舊化了。

IMG_2785.jpg
玩了一種預置測試,後來可能還是疊了太多層色,效果不是太明顯。

BF296C23-48A6-44F2-B748-0A058AB8E17B.JPEG

自己調色的東南亞迷彩。

APC_1464.JPG
尾巴花了不少時間筆塗。

 

APC_1477.JPG

 

APC_1488.JPG

裝上發動機。

APC_1489.JPG

燒灼㾗參考照片下了一些功夫

6C2FEAA4-E77F-4D1C-8FC6-DFD3FE95FDAD.JPEG

57700E5A-6C93-4F8C-AB73-328F8D27666E.JPEG

關於水貼,原本打算使用Italeri的Cartograf水貼,實作時卻發現問題很多。Cartograf的確比Finemolds所附的薄、韌、字體漂亮、印刷精細而且不易捲、破,好操作。但兩家附的貼紙圖案大概只有5%的共通性,尺寸卡多也是大一點,貼了一陣子發現大概只能二選一才不致和實機差異太大。考量Finemolds的比較豐富,加上RF十月交卷的時間不夠了,Finemolds的多張串連設計相當美好,可省下不少時間,於是以Finemolds為主,部份換成Cartograf的做法,但如何使Finemolds服貼是件難題,如果Finemolds把水貼交給卡多印就太完美了。舊化過程中是好玩的部份,飛彈、副油箱也下了一點工夫。彈射椅小改,安全帶自製,黑黃拉索用電線做出來。

因為這段時間公司似乎特別事多,參加RF又在即,只好虎頭蛇尾求完成就好,沒法印證一些想法,原本想做的地台也放棄了。於是...... 就完工照了,這是製作日程最久的一次,大概花了半年左右,前半段的介紹文老早就寫好在等了。

拍這架飛機時攝影魂大爆發,照片很多... 挑了一些還是很多...

_DSC1256.jpeg

_DSC1257.jpeg

_DSC1259.jpeg

_DSC1262.jpeg

_DSC1264.jpeg

 

_DSC1273.jpeg

_DSC1275.jpeg

F-4D與F4D

_DSC1244.jpeg

前輩與後進

_DSC1250.jpeg

檔案照

_DSC1319.jpeg

_DSC1323.jpeg

_DSC1324.jpeg

_DSC1325.jpeg

_DSC1326.jpeg

_DSC1327.jpeg

_DSC1328.jpeg

_DSC1336.jpeg

_DSC1337.jpeg

_DSC1338.jpeg

_DSC1339.jpeg

_DSC1340.jpeg

_DSC1343.jpeg

_DSC1344.jpeg

_DSC1345.jpeg

_DSC1347.jpeg

心得:

  1. 重操模型舊業三年左右,最近總算跟自己的噴筆熟一點,有種喜悅感。但用色好像可以大膽一點,像HDR一樣會比較搶眼。
  2. 生活忙碌,用這種態度做模型其實滿疲累的。在亟需成就感時候,輕鬆快速完工可能是比較好的。總之模型是自由的,生命有限,不要太鑽牛角尖,要精實要輕鬆隨心所欲。
  3. 這盒套件要做得好不容易啊,但的確是很漂亮。

ps1. 部份圖片取自於網路,若有侵權還請告知改善。

ps2. 文章撰寫參閱過維基百科、AFWing等等網站。

 

後來做了一個地台,拍了一些照片。

_DSC1982.jpeg

_DSC1999.jpeg

_DSC2009.jpeg

_DSC2011.jpeg

_DSC2013.jpeg

_DSC2032.jpeg

_DSC2037.jpe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W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