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9648.JPG

說起今天的主角,我想從洛克希德的客機開始談起。
在1943年,一架有著海豚優雅外型的飛機升空,它就是有名的星座式客機,其幕後推手是的當時的世界首富、飛行家霍華休斯及他擁有的TWA環球航空。當時是二戰時期,這架飛機先被軍方使用,編號為C-69,戰後洛克希德的原廠編號是Lockheed L-049 Constellation。星座式的機翼設計與P-38的設計非常接近,三重垂尾使飛機的高度夠低以適應當時的現有機庫,飛機的最高時速超過600公里/小時,戰時比日本零式戰鬥機更快。戰後它成為第一架普及的加壓客艙長程客機,機身長度29.03m,可為60-81旅客提供價格合理且舒適的航空旅行。優雅的外型使它儼然成為當時客機的代表。(星座式外觀有著連續變化的輪廓,沒有兩個相同形狀的機艙斷面,造型優雅。但這種建造方式非常昂貴,現代客機大部分被圓管形機艙斷面所取代,更耐受壓力變化且能更便宜地建造)。

800px-C-69.jpg
By USAF - http://www.edwards.af.mil/gallery/html_pgs/cargo3.htm, Public Domain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30534

星座式的影片還滿容易找的,高畫質新影片也很多。

二戰時間渦輪噴射引擎被發明,也產生了渦輪螺旋漿引擎這個變種來取代活塞式螺旋漿引擎。當德哈維蘭彗星、波音707、道格拉斯DC-8等第一代噴射客機開始搶佔天空,星座式過時停產,洛克希德並沒有跟進噴射行列,而是設計渦輪螺旋槳驅動的L-188 Electra客機。這種1957年首飛,長31.85m,載客66~98人的客機就是本文主角的原型,最早首都航空提出需求時,原打算拿當時已成功的C-130運輸機做為雛型改為客機,可是沒有其它公司跟進,但同樣的時代背景,眼尖的朋友也看得出兩者相近之處,事實上它們用的是相同引擎,只是軍民版本差異。L-188憑藉其獨特的高推力重量比、巨大的螺旋槳和非常短的機翼、大型佛勒式襟翼有效擴展機翼面積以及四引擎設計,使飛機具有無法比擬的機場性能- 尤其是在短跑道和高海拔高度的情況下。L-188一開始賣得還不錯,但沒多久後的二次事故造成銷售迅速下降,洛克希德雖然查出原因,並鉅資召回整修,卻已喚不同航公空司的信心。民用版本失敗了,軍用版本卻因為機體的性能強大而大大成功,P-3的四組渦輪螺旋槳引擎使它的最高時速達到761 km/h,可媲美當時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,甚至超過一些高旁通渦輪扇噴射機,比如A-10或S-3。
Lockheed_L188C_PH-LLK_KLM_MAN_23.12.63_edited-2.jpg
By RuthAS - Own work, CC BY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4698899

洛克希德客機的最後一筆是L-1011,也是相當出名的三星廣體客機,1970年首飛,洛克希德是軍用機公司,這架飛機採用了許多的高科技,當時蘇聯還沒有廣體客機,曾經想要引進生產這架飛機,但米國卡特政府擔心先進技術外流而不同意。三星廣體在技術面是一架好飛機,但卻因為銷售的失敗造成嚴重的損失,也使洛克希德從此退出民航機市場。
Lockheed_L-1011-1_Tristar,_Lockheed_JP5893645.jpg
By Jon Proctor - Gallery page https://www.jetphotos.com/photo/5893645Photo https://cdn.jetphotos.com/full/1/18870_1168031604.jpg, GFDL 1.2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1480277

回歸正題,P-3這架飛機是基於L-188改修而來,主要的變更在於機身前方有一個炸彈艙,機鼻天線罩稍尖,機尾多一支剌(磁異常探測器),機翼有武器掛點等。
這架模型事實上是加拿大國防軍的CP-140,一家叫LS的日本公司生產,這家公司現已消失,這盒模型看起來大概二十年以上有了,貼紙已不勘使用,但套件密合度相當不錯,凹線有些相當的深。我不想細究它和P-3的差異,於是上網買了貼紙,就做成八分樣的台灣P-3C吧。

IMG_9670.JPG

R0018267.jpg

R0018268.jpg

R0018269.jpg

R0018270.jpg

R0018272.jpg

R0018273.jpg

R0018256.jpg

R0018242.jpg

R0018244.jpg

這次塗裝主色是用噴筆噴塗GSI水性,筆塗用GSI水性及Acrysion,同時也做了幾個小試驗:

  1. 噴筆端濾水器:個人覺得不錯用,因為離噴筆最近,可以避免水從噴筆噴出,MIC價格便宜。
    IMG_9669.JPG
  2. Acrysion水性漆:真的很不臭,幾乎無味,塗起來手感有點像油畫顏料,比美術用壓克力顏料更接近"漆"的感覺,筆也非常好洗。我想我可能找到解決多年困擾的方法了!但漆㾗好像有點明顯,原廠資料說該漆乾太快不適合大面積筆塗,下一架飛機再連同西班牙水漆一併筆塗測試。目前測試氣味強度:GSI Hobby Color > Tamiya水性 >> GSI Acrysion。
  3. 墨線新法測試:最早學到的墨線作法是,使用田宮珐瑯漆或油畫顏料塗布後,再用珐瑯漆的溶劑擦去,利用漆膜強度差異的原理留下凹線處的漆,效果很不錯,但氣味很重。後來改用美術用壓克力顏料,就不太好操作了,只好一條一條畫墨線。這次突然心中一個念頭,為什麼不用水彩呢?我使用稀釋水彩和稀釋墨汁測試,然後用水擦去,效果如下圖,水彩的好處是好調色,墨汁的好處是附著力很好,兩種方式基本上都成功了,而且完全沒有氣味。

IMG_9645.JPG
除了水平尾翼用墨汁外,其它部位用水彩。

IMG_9646.JPG
另一架試驗機全用墨汁。

IMG_9647.JPG
用水擦試後。

這架飛機原本也是算輕鬆作,連座艙內部都完全沒塗裝,可是後來的挑戰卻很多,最辛苦的是座艙罩及螺旋漿的遮蓋,還有自作自受的三層套色水貼,最慘的是塗螺旋漿位置警告紅色帶時,因為凹線太深的毛細現象,結果得用筆刀刮掉紅色的墨線。不過也嚐試了些新工法,也很有樂趣。此外,這架飛機是我目前1/144飛機中尺寸最大的一架。

圖片及影片部份來自維基百科和Youtube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