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有一次爸爸旅行帶回了一份禮物,
那是一套高速公路的風景明信片,
那時還是小孩的我非常的喜歡,並將它視為至寶,妥善保存。
這次過年回家整理房間,再度發現這套明信片。
現在,經常南來北往,幾乎所有的高/快速道路全走過了。
再次看到這些二十幾年前的照片,
真是滄海桑田,十分有趣。
這是我常常通過的楊梅交流道南向部份,
現在左上方的山坡上蓋滿了房子,
右邊有華映的工廠,
空無一車的感覺和現在比起來真是詭異。
這是桃園交流道,明信片的封面也是這個交流道,
比對下方的近期空拍,可以發現週圍景色的變化,
綠油油的稻田少了很多,全變成建物和貨櫃倉儲。
高速公路的形狀大致沒變,但多了複雜的高架橋。
車道數增加了,車流量也變大了。
原來的高速公路是雙向四線,現在變成雙向八線,
中間的寬闊分隔島綠地不見了,
不知道是不是設計之初即保留了拓寬的空間?
這兩張是泰山收費站,可能是同一個點拍的,上面是以前,下面是最近。
看起來變化不大,但車流量看起來差滿多的。
全部的明信片請看--> 這裏
中山高小記:
中山高速公路於1971年8月14日動工,
十大建設之一,是台灣的第一條國道。
台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"麥帥公路" 拓寬後被併入其北部路段。
1974年第一階段三重-中壢段通車。
1978年10月31日,中沙大橋啟用,全線(基隆-高雄)通車。
我在想,當時的高速公路可能和今日的高鐵一樣,
是一種新的交通概念,貫通時應該也是相當轟動的一件事。
不同的是中山高的完工是在需求產生之前,
而高鐵的完工是在需求產生之後。
據說當年要興建時,國會中有不少人反對,
認為這是蓋給有錢人用的,一般平民老百姓又買不起車。
但事實證明,這條高速公路推動了經濟發展,
現在滿滿都是車,老早就不夠用了,
主事者的前瞻性由此可見。
- Feb 18 Mon 2008 17:01
滄海桑田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