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所不知的『油廠記憶』-番外篇,工業村。
這篇不是讀書心得,只是因緣際會了解了一些事。

先前同學曾說過:「宿舍區真的是一個很特殊而生活條件異常完整的地方」。
是的,很異常!
原本我也是這麼覺得,直到最近,我才發現,其實我們也不是這麼特別。

在大致瀏覽過學弟的論文後,我發現一個名詞:「工業聚落」
或說是「工業村」。在工場的週圍,由員工組成的聚落。
多半是由企業或政府刻意規劃,聚落內生活機能一應俱全,
除了因應設廠當時週遭生活環境的不便,
另外就是為了讓員工無後顧之憂、安心工作、以留住人員。
從論文看,歐美似乎滿多的工業村範例,
就我所知的,日本也有,
比如說因豐田汽車形成的豐田市。
台灣的話,多為日治時期的規劃,
比如台糖前身的各大糖業株式會社、松山煙草工場、花蓮林田山都是,
日治末期形成的中油前身也是,
而日治之後台灣新建的則少見了,
我所知道的只有桃園龍潭的宏碁渴望村而已。

會寫這篇和碰巧去了一趟前身是松山菸廠的松山文創園區有關,
這裏也是個美麗的地方,推薦北部的朋友們去看看。
http://www.songshanculturalpark.org/storypage_17.php
歷史簡介 | 歷史回顧-松山菸廠 | 關於我們 |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
www.songshanculturalpark.org
松山菸廠建於西元 1937 年,前身為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」,台灣菸草專賣制度開始於日治初期的 1905 年 (明治三十八年),菸草的種植、加工及銷售均在政府控管之下,是當時台灣總督府為彌補稅收不足而實施的財政措施。台灣最早在 1911 年興建火車站台北煙草工場,專門負責菸草生產及加工製造。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